百色二沉池Bu8sfnZo 問題185:我廠采用Carrousel2000 ?氧化溝工藝,現在是培菌階段,污泥濃度在700左右,因水源不穩定,采用間歇進水方式,因進水COD很低,小于80,其他營養物足夠,還有鏡檢菌膠團中有絲狀菌出現 ?(1)現在想保持污泥濃度在700左右,利用投加營養物方式,那進水BOD應該怎么算,用食微比嗎?? (2)有絲狀菌和沒有絲狀菌的曝氣時間應該怎么確定?? ?(3)間歇進水方式中停止曝氣后,溶氧降低,會使得絲狀菌大增嗎?
百色二沉池
問題191: ?我們處理廠是采用改良型A/A/O工藝,就是在厭氧前段增加了一個缺氧調節池,一共兩組生物池和四個二沉池,每日處理水量20萬噸。今年2月我們廠的污泥幾乎沒有活性了,污泥膨脹的現象非常明顯,MLSS3500-4500mg/l,SVI一般大于190,出水的氨氮總氮COD全都不達標了,我們只好把污泥大量排走,然后在剩下的污泥基礎上加大外回流和和曝氣量重新培養,三月份以來進水COD基本在400-600mg/l之間,氨氮在30-50mg/l之間,總磷仍為2-3mg/l,而且一天變化比較大,一般都是凌晨至上午負荷很高,下午和晚上較低,因為24h混合樣的值明顯低于早晨8:40左右的瞬時值。介于此我們把污泥外回流提高到0.6(以前是0.4),內回流2(以前是1),DO控制在3-4mg/l之間,重新培養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出水COD達標,出水氨氮也從原來的20多降到10-15左右,但是往后我們的氨氮就再也不往下降了,一直在10-15mg/l之間,而且我們發現這樣運行了一個月后,四月中旬我們的MLSS猛漲到5000mg/l多,SVI是降了,但是我們的二沉池負擔不了,開始不斷跑泥。
百色二沉池
污水處理設施在正式投入使用時,其生化處理裝置均需進行污泥接種、馴化(俗稱調試)。對于規模較大的污水處理設施盡量縮短調試時間,使處理主體盡快投入正常運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通過多個日處理萬噸的污水處理設施的生化調試發現,在生化調試過程中,如果準備充分,正常氣溫下一般7~10d即可完成生化設施的培菌接種工作;10d后就可以對污水進行馴化,20d左右便可進入正常運行。
①首先將生化池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和部分待處理的污水,然后將污泥倒入物料化制池。一般D1次投加20m3污泥,同時投加大糞等培養料,加水攪拌后按比例均勻投加到各生化池內。投加培養料以生化池COD的質量濃度控制在300mg/L為準。然后按比例補加普鈣(由于投加大糞無需補加氮源)。
一般來講,好氧正常啟動可在10-20d內完成,遞增比例為5-10%;而厭氧進水遞增比例則要小的很多,一般應控制揮發酸(VFA)濃度不大于1000mg/L,且厭氧池中PH值應保持在6.5-7.5范圍內,不要產生太大的波動,在這種情況下水量才可慢慢遞增。一般來講,厭氧從啟動到轉入正常運行(滿負荷量進水)需要3-6個月才能完成。
(3)試運行時間一般為10~5天。試運行結束后,則應與建設方進行系統交接,即試運行前期污水站全部設施、設備、裝置的保管及運行責任由工程施工承包方自行承擔;試運行期,則由施工方、建設方共同承擔,以施工方為主;試運行交接后則以建設方為主,施工方協助;竣工驗收后則全權由建設方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