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G凈水機尾水浪費驚人 每年流失約10億噸水
凈水機尾水浪費驚人,每年流失約10億噸水,尾水再利用亟待行業重視
凈水機尾水不能白白流失(深閱讀·關注凈水與節水②)
隨著人們對飲用水質的要求提高,除了各地政府有關部門積極回應關切、探索管網改造、減少二次污染外,一些家庭選擇自己安裝家用凈水裝置,在一些大城市,社區用凈水機也開始大規模設置。但在我G很多地區水資源形勢極為嚴峻的現實中,隨之凸顯的是水的浪費。凈水與節水,似乎正在成為一對矛盾。這一矛盾如何解?深閱讀欄目記者進行了走訪。
凈水機“吃水”翻倍,每年約有10億噸尾水直接排掉
北京市海淀區的李先生去年購買了某品牌的凈水機,他發現每月用水量居然是以前的2—3倍。李先生找商家理論,小型灌裝設備,才知道他購買的凈水機每凈化1升水就要排掉3—5升的“廢水”。
記者了解到,這是眾多不同品牌反滲透凈水機共同存在的現象。
除了居民在自家凈水,很多城市居民小區也都安裝了凈水設備。上海市長寧區仙霞街道居民、81歲的老人王學達注意到新裝備有一根排水管往水溝排水,于是做了個試驗:投錢后,用一個桶接凈水,同時用一個桶接廢水,接凈水10斤,排出的廢水竟有20斤。他跑了一個個社區驗證,一一記錄下來。在茅臺花園,他堅持統計了一個月:一個月耗水量117噸,其中約有70噸白白流掉,平均每天2噸多。
據中G質量檢驗協會凈水設備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兼秘書長鄧瑞德介紹,近年來我G凈水行業發展迅猛,到2014年,整機企業已近4000家,總產值達到300億元,且每年還在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長。
中G質量檢驗協會凈水設備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兼專家委員會主任顧久傳告訴記者,反滲透凈水機、納濾凈水機和部分超濾凈水機都會有濃水(尾水)排放。以反滲透凈水機為例,G家標準規定回收率不小于30%,即凈水與濃水應不小于1∶2.3,也就是說每產出1杯的凈水,就需要排掉2.3杯的濃水。而這一比例以反滲透凈水機全G保有量等估算,每天浪費的水量驚人的可怕。市場數據顯示,全G在用的反滲透凈水機以家用機1500萬臺、商用機500萬臺計算,每年約白白流失10億噸凈水。
此前,北京市水務局曾出臺《北京市節約用水辦法》,規定“現場制、售飲用水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安裝尾水回收設施,對尾水進行利用,不得直接排放。”
尾水非廢水,實為經三道過濾的自來水,可再利用
問題在于,這些尾水的浪費是正常處理廢水而做出的“不得已”“犧牲”嗎?
顧久傳說,人們對于凈水機尾水的認識存在很大誤區。家用反滲透凈水機根本不存在所謂“廢水”。
據介紹,凈水機的凈化過程是靠各級濾芯產品來實現的。目前,反滲透濾芯和超濾濾芯是市場上末端直飲水類凈化設備中份額Z大的。
反滲透凈水機的原理是在原水一方施加比自然滲透壓力更大的壓力,使水分子由濃度高的一方逆滲透到濃度低的一方。在一定的壓力下,水分子可以通過RO膜,而原水中的其他物質(如細菌、病毒、有機物、金屬離子等)則無法通過。從凈水效果比較, 反滲透>納濾>超濾,一般情況下,超濾產品過濾的水質就符合人體健康的要求,反滲透出水完全成為純凈水。
家用反滲透凈水機有一個進水口(或稱“原水”)和兩個出水口,灌裝設備,分別為“透過水”(即純凈水)和“濃水”(洗用水)。顧久傳介紹,反滲透膜進水水質是有要求的,否則很容易堵塞或被腐蝕,廠家會在膜前增加PP棉、活性炭等過濾材料對水進行初級過濾,以增加膜的使用壽命。當自來水進入凈水機,首先要經過PP熔噴濾芯過濾、顆粒活性炭吸附過濾、壓縮活性炭過濾等三道預處理,去除了水中的余氯、懸浮物、鐵銹、膠體、嗅和味,以及大部分有機物、重金屬,少部分水再經過反滲透(去除水中余下的各種雜質,包括細菌等微生物,制成“透過水”)和后置顆粒活性炭吸附過濾(主要用于去除儲水桶橡膠囊帶來的異味,改善口感),制得純凈水供飲用;而大部分水(濃水)則經過了前三道而未能經過后二級處理,成為尾水。
“反滲透凈水機的濃水由于已經過三道處理,因此,除了含鹽量、細菌比自來水略高,其他大多數指標,如濁度、色度、余氯、嗅和味、有機物、懸濁物、膠體、COD(化學耗氧量)、TOC(總有機碳)、SDI(污染指數)等等,都比自來水要低。這樣的水可不是‘廢水’。”顧久傳說。
濃水利用亟待重視,專家呼吁出臺強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