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溶氣氣浮機Bu8sfnZo 平時進水濃度不高,如果保持10000mg/l的活性污泥濃度,勢必會有污泥老化現象。如此沖擊負荷時系統容易惡化,我想污泥齡過長了,還是要積極排泥保證污泥活性,并減少污泥內的惰性物質含量,如此,負荷增加時,活性污泥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增加濃度保證負荷水平正常。
黑河溶氣氣浮機
2、絲狀菌較多,SV30=99%,我想出水不合格,表面看是絲狀菌導致的,那么問題在于如何降低絲狀菌量;首先要做的是調整好各個控制指標,F/M調高到合理值,需要調整、調大排泥量;曝氣也太多了,出水氮磷為0的話,說明生化前段要補充。
黑河溶氣氣浮機
?我們于是降低DO到2左右,外回流降到0.5,并加大排泥,我們現在的MLSS也降不下來,仍在4000-4500mg/l之間,我們觀察發現污泥很松散,絮凝體較小,出水中能看到明顯的懸浮物,沉降性也不好,生物相中還能看到挺多的絲狀菌,絮凝體不緊湊,輪蟲和等枝蟲比較多,鐘蟲很少,出水氨氮高于11mg/l,COD也在80mg/l左右,不達標。近期我們的出水氨氮又升高到18-20mg/l左右了,去除率已經快低于50%了。我們很著急啊,麻煩您幫我分析一下,看我們的問題究竟出在哪里,我們現在把DO又控制在3-4mg/l之間了。 ?還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我經常在書上資料上看到要想使氨氮達到理想的去除效果,污泥齡應該控制在15天以上,我想請問就AAO工藝來講,這個污泥齡是指整個生物池的污泥齡,還是只是指好氧段里的污泥齡啊?我們好氧段的污泥齡大概只有8天左右,應該不算長,但是我們Z近發現污泥的顏色變深了,而且生物相里輪蟲很多,個體也很大,再加上污泥比較松散,絮凝體較小,這些不都是污泥老化的現象嗎?怎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污泥老化難道不是因為污泥齡太長了嗎?
現以圖1所示三相分離器為例來說明其工作原理。氣、液、固混合液上升到三相分離器內,沼氣氣泡碰到分離器下部的反射板時,折向氣室而被有效地分離排出,與固、液分離。與氣泡分離后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一部分落回反應區,另一部分隨流體沿一狹道上升,進入沉淀區。澄清液通過溢流堰排出,污泥在沉淀區絮凝、沉降和濃縮,然后沿斜壁下滑,通過污泥回流口返回反應區。由于沉淀區內液體無氣泡,故污泥回流口以上的水柱密度大于反應器內液體密度,使濃縮后的污泥能夠返回反應區,達到固液分離。
因此,建議冬季運行時污泥分兩次投加,以每天6000m3為例,建議D一期,在水解和好氧池中各投加12t活性污泥(注意應采取措施防止無機物污泥進入),投加后按正常水位條件,連續悶曝(曝氣期間不進水)3-7d后,檢查處理效果。
b、 正式通水前,先進行通氣檢測,即通氣前先將風機啟動后,開啟風量的1/4-1/3送至生化池的曝氣管道中,檢查管道所有節點的焊接安裝質量,不能有漏氣現象發生,不易檢查時,應涂抹肥皂水進行檢查,發現問題立即修復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