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生化池Bu8sfnZo 書上講活性污泥不能過高的廢水,如COD20000則產生的MLSS為8000,這樣由于二沉池的沉淀能力無法使用,對吧?這是引自廢水生物處理中的一段話,而我們運行的高濃度正好是這樣的數值,卻用三級好氧活性污泥法,有各自的回流,只有Z后排泥,handshakZ后流向四級好氧池CASS池中,使用的很好,只不過每能去除率比較低,高濃度水不是用好氧也行嗎?您說,采用每級排泥是不是更好一些呢?而書上說每級排和Z后排都行?
惠州生化池
污水廠一:采用前置厭氧奧貝爾氧化溝,內溝開同樣的兩組轉碟溶解氧上午2.5mg/L(有時候會達到3.9mg/L左右),下午1.5mg/L,二沉池漂黃色、黑色、綠色的泥塊。日均進水量在兩萬方,mlss在6000mg/L左右。一開轉碟溶解氧就高。污水廠二:采用卡魯賽爾氧化溝,不過怎么開表曝機,溶解氧都在1.2mg/L,即使把表曝機開到,溶解氧數值也不會超過2mg/L。二沉池漂了很多泥塊,顏色有黃色、綠色、黑色還有的泥塊上帶有油花兒。日均進水量在一萬立方,mlss大概2000mg/L。這是怎么回事?
惠州生化池
剛接種的干污泥連續曝氣間斷進水2周,DO維持2.0-3.0之間,微生物已經適應水此類工業污水,生物相出現很多輪蟲了紅斑飄體蟲,其他纖毛目的蟲均已經出現,鐘蟲屬生長教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且二沉池很多水蚤,場面壯觀,而且飄浮細小污泥比較多。
我們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狀況一直不好。現在進水40000噸/天,cod250左右,氨氮50左右,bod50左右,工藝采用A2/O法,回流為85%,現在sv為16,mlss為3000mg/l,污泥濃度增長很慢,曝氣池有很多浮泥,另外污泥絮凝性不好,上清液比較渾濁,透光性差,污泥形不成大的絮體很細小,鏡檢有大量鐘蟲,少量輪蟲,一開始為恒do曝氣,現在改為間歇曝氣,不知道妥不妥當。另想知道現在污泥狀態差的原因。
AB工藝,日處理6.5wt工業污水,Z近一段時間進水水質很差,pH值長時間超過10,Z高達到13,而我廠沒有條件去調整pH,這段時間污水處理效果奇差,COD去除率非常低,甚至有一天,出水COD、SS都超過了進水,請問這是什么原因所導致的?應該采取何種措施來解決問題?
因為上周日晚上設備故障導致跑泥半小時左右,現在生化池和二沉池池面浮渣略有減少,但是二沉池布水渠浮渣還是很多。污泥濃度為2500mg/L。5月15日至今,工藝方面的調整,一個是增加曝氣量,再有就是將內回流全部回流到厭氧段(此種方式是否可行,當時出水TP一直在1mg/L以下,沒有對總磷去除產生較大影響),外回流為120%左右,80%的外回流打到厭氧段。前兩天做了小試,氨氮去除效果很好,在1mg/L以下,準備從今天開始投加污泥30噸左右,不知會不會對絲狀菌有所抑制。還有一點,昨天和今天鏡檢發現5月15日鏡檢時大量出現的比較直且長的絲狀菌出現了3、5根,不知這種絲狀菌屬于哪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