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區滲透純水設備推薦?
為了能喝點干凈水,我腦袋都快想炸了!之前的故事大家應該都知道吧:
腸胃不好,喝不了自來水,一喝就鬧肚子。
先是依賴上了瓶裝水,后來被種草桌面反滲透,再后來裝了廚下凈水器。
裝廚下凈水器之前,把凈水器的相關知識又完整梳理了一遍,終完成了選擇。
可能是梳理這些知識讓我有點膨脹……
居然想趁著桌面反滲透該換濾芯,再做一套新的知識!
結果一深入研究才發現:臺式免安裝反滲透的廢水有問題啊!!!
廢水有啥問題?之前講過:
廢水真相:凈水器我已買錯!桌面式直飲加熱一體機貓膩分析!喝熱水到底哪種方式好?杜邦海爾美的 158
本來只是打算換個濾芯,這樣看來,恐怕得換個凈水器了。
既然自己把自己逼到了這條「絕路上」,那就換吧!
我倒要看看,桌面式直飲加熱一體機(凈飲機)藏著啥貓膩!
上次我拉了一張大表,仔細分析了一下一體化水箱的問題。
(這個表不用仔細看,后面會更新)
雖然,對于我現在這種原水tds只有150左右的情況來說,湊合也能用。畢竟總量低,就算是后出水tds會大幅攀升,其實也還能忍。
但是,我兩邊爸媽家的水就沒這么好了!
這次選一臺桌面凈水器,帶著3個目的:
1)看看目前這類產品的市場現狀,和1~2年前有啥變化。
2)選一臺原水廢水分離的產品,做個評測,看看到底提升在哪。
3)借著這次評測,爭取把臺式凈飲機的技術特性搞懂。
上次發文的時候,其實我就已經全網篩過一次產品了。
真正能有做「原廢分離」的桌面反滲透并不多。
有一些號稱是有分離的,但你只要讓客服給你發一個水箱的照片就露餡了,根本就沒分離。
要做到物理分離,水箱應該是區格開的,見圖:
看來看去,終敲定了杜邦803。
只要2299元,而且額外還送濾芯!
| 為啥選了杜邦這款?| 5個小小的理由!
其實一個理由就夠了:
我想買,它便宜……
1)原廢分離,別的產品都沒有。個別看起來好像有,但介紹比較模糊,就算有擋板也太矮。
2)產品價格還可以,之前買的某某泉都是2999元還是雙11,這次直接省700,還有額外禮品。
3)除了原廢分離,功能也比較和我心意,終于可以定量取水了,而且還有水罐的UV消毒功能。
4)整體功能屬于頂配,但價格算是中檔,性價比還可以,算是實用主義之選。
5)雖然評價不多,但評價質量不錯,4.9分高分。
閑話少說,下面重點看廢水!
為了證明是親測,還是上個小小的「開箱」。
這種臺式免安裝凈水器,整體感覺接近小家電,不太復雜,簡單說說吧。
到貨的箱子超大……
結果是里面的泡沫大……
送了贈品,里面有3個濾芯,2個1級用的PP棉+活性炭,1個3級的活性炭。
1級的濾芯壽命比較短,多送兩個也是對的。
2級的RO和3級的活性炭,壽命都是2年!!
來個全家福,說明書+贈送濾芯+機器。
聽說全家福都流行躺著拍……
在來個銘牌,很多數據和信息都在這了~
本來想拆機的……
但是打開水箱后,直接就能看到濾芯們。
這結構這么「透明」,那就沒有必要拆了……
看不見的只有水泵和集成電路而已,都不算核心部件。
更換濾芯的時候有個小細節:
3級濾芯的更換有一把贈送的小工具,千萬別丟了。
沒有這個工具,您光靠蠻力是拆不下來的,有了這個工具,如圖壓一下里面的小彈簧,孩子也能輕松更換濾芯。
對機器本身感興趣的話,改天我再詳細寫。
今天我們的重點是:搞清楚廢水到底是咋回事!!
| 原水廢水分離,| 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靠譜嗎?
先說結論:
確實有分離,但不徹底,不過還算有效。
首先,讓我們看下這個水箱的結構。
外高是31厘米,但擋板只擋到了23厘米左右。
這樣一來,全部水箱就被分為了3個區,如圖:
這三個區,我分別用大量杯都測過了,容積如圖所示。
總計6升,頂部混合區1.6升,左側原水區2.9升,右側廢水區1.5升。
這種設計……
好吧, 我替大家問幾個問題!
1)廢水不會混合到原水嗎?
先給:
廢水會混合到原水,但也可以不混合。
當接滿6升水時,在頂部1.6L用完之前,廢水是循環回來的。
當水量低于4.4L升以后,有隔板會分開,但由于廢水區較小,但廢水較多,所以依然會有廢水不斷流入原水區。
按照商家的說法,這時候廢水區底部的tds值比較高,被頂到原水區的水tds并不高(后面有實驗,大家可以看看到底真相如何)。
這是這個產品的正常使用思路。
但如果您特別糾結這件事……
您也可以只在原水區里加自來水,加滿2.9升后,大概可以生產不循環的純水900~1000毫升。
(其實不是很有必要,后面會講到原因)
2)原水箱的TDS值不會升高嗎?
先說:
正常使用TDS值會升高,但比廢水TDS低。
當然,如果只在原水區加自來水,那就不用擔心TDS會變化了。
但如果是加4.4升(加水到擋板位置)或加滿6升,原水區的TDS還是會升高的。
3)出水的TDS值不會受影響嗎?
先說:
出水TDS會有變化,但不明顯。
這事講理論沒啥意義,后面我會展示實際測試的結果。
結合數據,我們再一起分析原理吧!
所有的凈水器,只要是新的,請一定多放一段時間再開始喝。
在開始的一段時間里,濾芯里本來的一些物質還沒有完全排空,出水的水質也不太穩定。
以這種臺式凈水器為例。
說明書沒有寫需要放幾箱水,客服說要放2箱。
我實際測了一下,2箱后確實相對穩定了,但要徹底穩定,至少5箱吧。
在前面這5箱水的測試中,我收獲了幾個「結果」:
1)加水到隔板(4.4升狀態),也可以正常使用,大概可以取水2.5升左右。
2)要想引發機器制水,需要消耗掉內置水箱600毫升左右的存水才能實現。
3)雖然原水區會有廢水流入,但原水的TDS一直都會比廢水區低。
依據上面這些觀察,我設計了一個實驗。
在加水4.4升狀態,觀察原水和廢水的TDS變化。
| 原水和廢水TDS差別有多大?| RO到底起什么作用?
為了簡單直觀,所以本次實驗設計的取水次數會盡量少。
因為至少取純水600毫升才能引發制水,所以至少要分三次取水。
設計值分別為1000毫升,880毫升,600毫升。
這樣可以取2480毫升水,剛好到達換水線。
原始狀態:水箱4.4升水原水和廢水各在隔板兩段
次取水兩個500毫升,共計1000毫升取到600毫升時,引發制水。
水箱拔下來倒水肯定不行,用勺子吧!
次剛剛制水時,右邊廢水區表面的水,tds143。
次制水完成,右邊廢水區混合了廢水后的tds為184。
左邊原水區,混合后tds值為150。比廢水區低34。
D二次取水500+80+300=880毫升
取到580毫升后,開始D二次制水。
廢水箱表面的水,tds值開始不斷上升。
從184,漲到208。
終制水完成,穩定后,右邊廢水區tds值為218。
廢水箱一直是滿的,但原水箱的水位硬比較低了。
左邊的原水箱,穩定后的tds值為186。
D三次取水500+80+20=600毫升
D三次取水600毫升,啟動凈水制水。
制水中,右側廢水箱數值開始上漲。
制水停止時,水箱右側廢水箱tds值為249。
左側原水箱的tds值,比右側廢水箱低26,是223。
后,從出水口取的純水,tds值為12。
實測值有了,確實很直觀的就能看出TDS變化。
但是,問題其實更復雜了!!!
因為,這個數值和計算對不上!
還記得我為啥覺得原水廢水不分離是不行的嗎?
因為我做了一個計算模型,算出來的結果比較可怕……
用這個模型計算,原水tds為143,那么在D3次取水后,原水水箱的tds平均值會達到310.5!
▲我的計算模型(只截取了結果展示部分)
但我測的原水部分為223,廢水部分為249,都比測算值要低……
反復調整各種數據因子,但結果都很不理想。
想來想去,想去想來,突然想到:
脫鹽率的達成,
是否除了分離還有吸附作用呢?
反滲透的宣傳攻勢太猛,猛到了似乎整個凈水器只有RO膜在分離,我也被誤導了。
后一級活性炭,除了改善口感和去除余氯的作用,應該也會有一點去除tds 功能,前一級的PP棉和活性炭,吸附TDS也會有一些。
被濾芯吸附的tds,就不會再隨著廢水排回水箱了。
這樣一來,循環到原水里的TDS就不會那么高,對應的出水TDS也會有降低。
(注:因為RO和吸附的比例都是隨著水質動態變化的,所以貢獻比例可能沒法設定那么精準。僅供參考)
下面列了兩種猜想:
猜想1:總脫鹽率95%,RO貢獻約55%,吸附貢獻約40%
猜想2:總脫鹽率95%,RO貢獻約75%,吸附貢獻約20%
實際狀態,應該是在這兩種方案之間動態變化。
這樣就可以解釋:
1)出水tds可以低到5~7,也不過12
2)終原水和廢水平均tds在230~240之間
經過這樣的調整之后,臺式水箱循環的反滲透凈水器,其實已經沒那么可怕了。只要活性炭部分也能起作用,不僅僅靠RO來完成過濾的話,哪怕做到2:1,其實結果也不會太差!
這個發現還是比較讓人開心的:
1)所有反滲透凈水器,除了RO膜之外,其余濾芯也是很重要的。雖然RO依然是大頭,但如果全靠RO來提供過濾,至少在這種循環水箱式凈水器中是肯定不行的。
2)只要提升了活性炭的脫鹽過濾能力,哪怕是使用循環水,原水的TDS也不會暴漲,出水TDS也就變得可控。
3)直飲加熱一體機,除了RO膜之外,其他的過濾部分非常重要,一定要及時更換其他級的濾芯。
補充了自己認知短板,不白折騰!!
只靠上面一次數據,顯然還不夠有說服力。
而且也沒辦法把模型的變量鎖定的更精準。
所以,我決定再來一個6L完整取水放水的版本。
▲加水到這個位置,就是滿6升水
因為操作和檢測都需要雙手操作,不方便拍照,所以全程都是錄像。
(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只不過現在來不及仔細剪輯,有空我剪輯下,把視頻放給大家,更真實,也更能體現產品特點)
整體過程簡述:
步驟1:測試儀器校準
步驟2:凈水器狀態準備
步驟3:取水并測試,重復7次
解釋下:為啥重復7次?測啥?
這臺杜邦803凈水器,每次從內置水罐取水超過600毫升才會引發制水(前面講過)。
也就是說,小單位就是600毫升一次。
滿水6升狀態,取水4升時會提醒換水,因此多能取7次(共計4.2升)。
每次取水都會同步測試原水箱、廢水箱、出水三個位置的水質。
為了高效便捷直觀,所以測試使用的是之前一直在用的水偵探2代便攜檢測儀。
▲準備開始測試
關于面板顯示的tds,吐個槽:
所有這類臺式凈水器,面板上的tds值都不是「即時檢測」的。
貌似用很久才刷新一次,所以數值只能說差不多,但不能算精準。
杜邦這臺還算好的吧,至少有的時候還挺準。
之前家里用的某某泉,根本沒法看……
步驟1:測試儀器校準
做過實驗的都知道這個噩夢:
所有實驗做完,發現設備忘了校準了……
我肯定不會讓噩夢上演!
步,校準儀器。
這個儀器建議每次用之前都校準一次。
幸好用怡寶就能校準,不然還真是不好做到啊!
校準完成,TOC、COD、TDS三項數值歸零。
方便新朋友閱讀,我簡單把這三個數值再解釋下。
TOC,就是總有機物含量,可以理解為水里所有有機物的總和。
COD,化學需氧量,也就是可以和氧反應的物質,一般也是有機物,數值通常會比TOC小一些。
TDS,溶解性固體總量,一般是鈣鎂鈉鉀等可溶性離子。
簡單說:
越高越差!越低越好!是0!
這篇文章有詳細介紹,可以來看:
防騙!檢測TDS有用嗎?便攜檢測儀靠譜嗎?4類水質自測方法對比分析!買凈水必看!
步驟2:凈水器狀態準備
這一部分除非是用視頻都錄下來,否則沒有辦法直觀了解。
為了盡量直觀,我會配幾個圖,簡單說明下。
1)不裝水箱的狀態,取水,測一下水質。
不裝水箱,測的就是內置水罐里的水。
還是上次測試的結果,0|0|12。
2)長按取水鍵3秒,沖洗并完成制水。
平時,隨時都可以引發30秒的沖洗,用于讓整個機器更干凈。
只需要長按取水鍵3秒就可以了,沖洗結束后,會順帶制水到滿水水位。
(測試中不能使用這種方法,因為前面會有30秒沖洗)
3)水箱取滿6升水,裝好,確保沒有制水。
撤掉水箱,重新接滿6L水,并裝好。
確認裝好時沒有觸發沖洗或制水。
然后就可以進入取水測試階段了。
步驟3:取水并測試,重復7次
首先,讓我們再看下這個水箱的結構。
【D0次取水】水箱剛裝好
先測一下自來水的狀態。
咦,一天沒見,自來水的tds漲了11,之前還是143的。
【D1次取水】
取水500+100毫升,引發制水。
取出來的純水,后的100毫升,tds降低為10。
引發制水后,測下混合區的水。
依然是自來水水平,沒有變化。
制水停止后等一會,數值漲到了170。
說明有廢水混合進了原水,但影響不大。
【D2次取水】
取水500+100毫升,引發制水。
這波出水的tds是9,比剛才降了1。
說明,新來這波自來水制取的水比之前水罐里的好一些。
制水停止后,等一會,等待混合完畢。
這時候tds漲到了182。比之前170有小幅提升。
【D3次取水】
取水500+100毫升,引發制水。
取出來的純水,又降低了1,tds變成了8。
引發制水后,測下混合區的水。
D3次取水后,累計取水1.8L左右,超過了混合區的1.6L。
所以,能看出來,原水區的水位已經低于廢水區了。
制水中,右邊廢水箱頂部水的tds為192。
等制水完成,并充分混合,廢水箱的tds漲到了229。
而原水箱比廢水箱低大概40左右,為187。
不但比廢水箱低,反而比之前混合水的狀態還低一點。
猜測應該是拉開水位差后,廢水進來較少的原因。
【D4次取水】
取水500+100毫升,引發制水。
取出來的純水,和剛才一樣,還是8。
制水中,先測下廢水區的水,剛才229,略漲2,漲到了231。
制水中,測下原水箱。
這時廢水都會流到原水箱的表面,所以表面tds會比較高。
從187,漲到了203。
制水停止后,再測下廢水區,tds漲到了242。
攪拌一下,把底下濃度高的攪拌上來,再測一下,變成了269。
原水區水位比較低了,撈起來有點費勁。
原水區,tds213,比廢水區表面低30,比廢水區底部低50。
【D5次取水】
取水500+100毫升,引發制水。
這時候已經累計取水3000毫升了。
內置水罐1250毫升,這時候幾乎已經完整更新一遍了。
取出來的純水,和剛才比降低了1,變成了7。
制水中的廢水區,256,表面比底部還是低一些(剛才測中部269)。
制水中的原水區,tds為231。
制水停止后的原水區,tds為245,比上一次的213漲了32。
制水停止后的廢水區表面,tds為274,比另一側的原水區高29。
制水停止后的廢水區,頂部和底部tds值是不同的。
先攪拌一下……
攪拌好之后,再來測tds值漲到了292。
比剛才表面的274漲了18。
多說一句:
網頁上,這種原廢分離會說,自己的廢水頂著原水走。
實際測試標明,雖然完全頂著原水走有點扯,但底部的tds值高于頂部,確實存在。
雖然長期可能頂部底部會均一化,但當您連續使用時,確實可以讓tds更低的水轉移到原水區。
而且,廢水區的水進入之后也只是在表面飄著,對底部原水取水影響比較小。
【D6次取水】
取水500+100毫升,引發制水。
取出來的純水tds值和剛才差不多,7~8波動。
制水中的廢水區,表面的tds是282~289。
比之前攪拌后的廢水區中下部的tds還要低一些。
制水停止后,原水區的tds變成了289,比上一次的245漲了44。
廢水區的表面tds是319,比原水區高30。
攪拌后,測廢水區的中部tds,337。
比廢水區的表面高18。
【D7次取水】
取水500+100毫升,引發制水。
取出來的純水,后100毫升和剛才相比tds漲了一點,變成了9。
制水停止后,原水區的tds值為316。
(這時候只剩下后400毫升)
右側廢水區,表面一層tds為332,比原水高16
攪拌后,廢水區的tds值372,比表面高40。
好,打完收工……
是不是已經看懵了?
實驗記錄數據,確實是個比較枯燥無聊的事……
給大家整理成表格!
看得能清楚點!
看表可能也看不懂……
送佛送到西,我再解讀下!
1)0次就是剛把自來水放進去的狀態。這時候原水和廢水還沒分開。
2)紅色標注的170,這個我懷疑數據有誤差,因為這時候儀器電量低,真實數值應該是167(和預測值一致)。
3)出水的tds值,開始高,中間低,后又開始高,這個很合理。因為開始的數值是上一次后的「高tds原水」產生的,隨著這次制水對內置水罐的替換,tds就降低了。但后因為原水tds又開始增加,所以出水的tds就又變高了。
4)廢水表面和廢水中部的tds值不同,表面的tds更低一些。簡單理解就是,越臟的水越靠下,表面是偏干凈的水。
5)原水tds也在一直上漲,但低于廢水tds。
6)原水tds和廢水tds折中后,就是不分離狀態的預估值。說明測算預估值的模型還比較準。
▲不能分離的情況余水tds預估
▲不能分離的情況出水tds預估
預估是怎么估算的呢?
還是剛才提到的那個模型excel表。
這次預估,我把RO貢獻脫鹽率改為了75%,吸附貢獻脫鹽率改為了20%。
這樣得到的數值與實測值很接近。
受限于水源(自己模擬的TDS不夠真實),所以我的分析相對有限。
不過因為這款杜邦803的機器前面面板的TDS相對真實且準確,所以我從評價里也翻到了一些可以印證的數據。
(也就對杜邦這種敢顯示真實數據的機器有用,如果是其他品牌,這種方法用處不大)
數據1:
用brita過濾后tds269,加到了機器里。終出水13。
根據模型計算,實際出水tds,應該是15~18之間。
因為出水tds不是即時更新,所以13也是ok的!
數據2:
原水tds是321,出水tds是18。
根據模型計算,出水tds應該是18~24之間。顯示18,正常!
數據3:
原水tds144,出水tds是9。
根據模型計算,實際出水應該是8~11之間,很準。
數據4:
再看后一個,也比較典型。
原水數值309,出水顯示11。
原水數值291,出水顯示13。
如果按照單一的線性思維,這種數據肯定就是有問題。
不過套用到模型里,波動也是正常的。
(出水數據比模型計算偏低,這個我實驗時也出現過,原因暫時解釋不了,后面更多數據分析總結再補充吧)
我知道,很多人更看好廚下凈水器。
不過我自己用人民幣選擇的時候,卻是先入手了桌面臺式反滲透凈水器。
為啥上次計算出來循環水箱的tds會飆升后,我那么生氣……
就因為我是用戶啊!而且不止我在用,我還給爸媽也買過一臺!
(現在這臺就是打算給另一對爸媽買的)
修改過模型之后,數據比原來順眼了很多。
但是,瓶頸依然存在,以下面這個圖為例。
▲4升水箱,原始tds400
對照上圖,我來解釋一下:
對于沒有原水廢水擋板的產品來說,如果是3:1的出水與廢水比,那么后水箱只留1升水。
也就是要達到D6次取水,出水的TDS曲線已經很陡峭,高點超過了50,進入不可飲用范疇。
對于有原水廢水擋板,出水只做到2:1的比例(比如杜邦這款803),那么水箱后留1.33升,出水2.67升。
這時候,出水的TDS曲線還不是很陡峭,而且因為有擋板,原水TDS還會再低10%~15%,出水也等比會低10%~15%。
這樣一來,出水TDS頂多也就到40~45之間!還算靠譜!
可以原廢分離的話,這種臺式反滲透凈水機適合誰用呢?
通過這些天的測試,我有了一些新感悟!分享給大家!
| 桌面反滲透凈飲機,| 到底適合什么情況用?
關于水質,再強調一下:
如果自來水很差,但又不得不用,推薦選擇原廢分離類產品,并且只在原水區加入自來水使用。
情況1:喝熱水!不同溫度取水,不錯!來,先回答我一個問題:
燒開的水,是多少度?
貌似是個常識,應該是100度嘛……但其實不是!
海拔會影響水的沸點,每高300度海拔,沸點就降低一度。
除此之外,熱水在常溫下熱量的耗散也是相當驚人的!
不測不知道,測了才發現:
剛剛燒開的水,倒出來時就只剩94~95度了。
進入杯子之后,就只剩下90度左右了!
為啥我會發現這個現象呢?
因為我測試這個凈飲機出水時,咋測都到不了100度……
▲危險動作,請勿模仿,誰被燙誰知道
怎么能測水溫呢?用溫槍肯定是不行的!
▲這個測不了水溫
不到30元的G產普通溫度計,用了2次就壞了……
沒有儀器,說啥數據都是吹牛逼……
所以,又買了一個設備,產地為中G東莞的日本進口溫度計……99元……
▲出口轉內銷??
雖然儀器靠譜,但依然測不出來100度,因為……
哪怕是燒開了的水,能測到93~95度,就不錯了。
熱量耗散太快,除非一直加熱沸騰狀態,否則根本沒有99度以上可能!
剛燒開的水,出水能到95度就不錯了。
▲剛燒開的熱水,倒出來就是95度而已
好了,理論講清楚了,測的儀器也交代過了……
該測測杜邦這臺凈飲機的出水溫度了!
100度,沸水。實測出水口溫度93度左右。
基本接近沸騰的水直接倒出來的效果,還不錯。
▲反光有點不清楚,數值是93.5
出水時間大概3秒,即熱式。
數3個數肯定出熱水。
90度,出口實測溫度90度左右。
(不像沸水那樣熱量損耗大,所以數值比較穩)
80度,實測出水口溫度80度左右。
45度,略比45度低一點,出水口溫度43度左右。
看來想做100%精準還是有難度的,尤其是與室溫接近的低溫。
不過沖奶粉40~45度都ok,還可以!
溫度測完,至于怎么用,您可以評估自己需求了。
反正我家有老人就喜歡要沸水……
情況2:替代管線機和飲水機更干凈并且更方便!
之前有人提到過管線機和飲水機。
這兩種產品我都考察過,但是后來放棄了。
管線機市場比較窄,產品不但不多,而且都很貴。
2000左右,我還不如直接買個臺式凈水機了,雖然需要拎水,但這不也是鍛煉身體嘛~
飲水機嘛,好一點飲水機的基本都會「明示」你選擇用凈水加入,然后再給你燒開……
價格倒是便宜,1000元以內能搞定,但以干凈角度,還是不如凈飲機啊。
我個人覺得,凈飲機有兩種好:
個好:
不用擔心長期存水問題,永遠喝到的是新鮮水。
管線機的管線,一般都要好幾米長。這么長的管子,里面一定會存很多水,遠比廚下那1米多要可怕。
飲水機的衛生死角也比較多,300以內的不說了,1000以內的能不能做到完全不藏污納垢,我也沒把握啊!
凈飲機的好處是,水箱到濾芯是直接過去的,不存在中間過程。
而且,就像您在超市里拿東西一樣,結賬都在出門的那一瞬間,用凈飲機您就不比過于擔心水箱和水路里的水是否不干凈,因為后一定會被凈化掉。
(當然,該清潔也要清潔,不能硬抗)
D二個好:
存水會一直被紫外線殺菌,有效抑制細菌繁殖。
別的凈飲機好像也有,但杜邦這個803,是有UV殺菌功能的(UV就是紫外線)。
在開機后的3小時內,會持續殺菌,而且每次制水時也都會殺菌。
之后的時間里,每20分鐘會再次啟動殺菌,殺15分鐘!
殺菌的設備就藏在這里!
▲小拆一下,打開頂蓋,就能看到這個內置水罐
是它,是它,就是它!
UVC-LED殺菌燈!
▲在水罐的角落里,很明顯
順帶一提:
紫外線殺菌燈,價格不貴,但效果不錯。值得擁有!
▲家里有個紫外殺菌燈,挺好的~
注意:別買同時產生臭氧的!
所有你擔心可能藏在內置水罐里的微生物,都可以被UV燈消滅。
工業制水中,紫外線就是常用的殺菌手段,民用一般只有高端才有這個功能(我家的廚下凈水就沒有,3000多都沒給配,要不要自己裝一個,唉)。
就沖這一點,杜邦還是比較良心的!
本來還想測一下紫外線強度的,但沒有合適設備。
以后有機會搞到合適的儀器再說吧~
情況3:喂奶粉!方便又省事,還安靜!先說說省事!
好久不喂孩子喝奶粉了,都快忘了這事了。
查了一下資料,一般一勺奶粉對應30ml水……
(寫到這,半夜沖奶的場景突然如夢魘版出現,太痛苦了,幸好孩子都長大了)
杜邦803這款凈飲機的取水檔有80ml和180ml,而且可以搭配45度奶粉檔,沖奶算是比較方便的。
普通飲水機還得擔心水源好不好,這個都是反滲透出水,安全得多。
▲沖奶,一步搞定!
再聊聊安靜!
關鍵的是:
取水不到600ml,不會引發制水,就不會有制水噪音。
(600ml的問題,上面已經講過好幾次了)
一般廚下凈水器,都是當時取水,當時制水,隨時補充水罐缺水。
之前用的桌面式的某某泉,也是取一點水就開始制水,保持水罐一直是滿的……
這種邏輯也不算錯,就好像隨時要保持手機100%電量一樣,安心嘛。
但是,如果您需要半夜起來喂奶,尤其是這個凈飲機要放到臥室床頭,那這種「隨缺隨補」的設計就不太合理了。
反而是,一次性取水580ml以內都不會引發制水,這樣才更安靜!
凈水器制水時,距離30厘米左右距離,噪音大概是55~58分貝。
雖然白天也不算啥,但夜深人靜的夜晚,還是有點鬧。
幸好,一般情況下,晚上你根本聽不到!
情況4:替代廚下凈水器!
免安裝,可移動,隨時換……
本質上來說,這其實就是個凈水器。
加熱不加熱,它首先都是一個凈水器!
我自己就是因為當初實在不太方便安裝廚下凈水器,所以才先選擇了買一個臺式、可以放在桌面上、可以隨意移動、可以隨時更換,這樣一個凈水器!
對我來說,有沒有加熱功能,其實是后面才考慮的。
盡管,這種水箱會存在循環水問題,但到底風險的邊界在哪,我已經給您標清楚了。
至少您再選擇的時候,不會像我當初一樣「沒得選」或者「閉眼選」。
買不買不重要,透明消費重要!
這款產品買到手,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了(61開門紅)。
本來是兩手打算:
其一,是自己用,看看到底效果如何,好用的話,搬家到新城市后放到新的工作室里使用。
其二,可以給孩子姥姥姥爺買一個,老家的水質不怎么好,總買便宜桶裝水,麻煩,還不安全。
現在看,1臺不夠,還得來1臺!
| 杜邦803R臺式凈水器,| 真的值得買嗎?
其實,很早之前寫凈水知識時,我就看到過杜邦這款凈水器。
但當時只是隨便看看就放棄了,根本沒仔細看。
回頭想想,原因也很簡單:
首先,對所謂進口品牌不感冒,總感覺是來收智商稅的,盲猜肯定品牌溢價很高,根本不值。
其次,看了下店鋪,銷量并不高,更加坐實了我條猜測,覺得一定是不值這個價。
現在買完了,也研究透了。
其實當時確實錯怪了,東西不錯,價格也不錯,還是很值得買的。
1)同類產品中,可以作為
這款產品的對手,其實是廚下凈水器。
如果您打算在廚下凈水器和臺式凈飲機之間二選一,那是另一個話題。
但如果您想買的是凈水機、管線機、其他凈飲機,那我覺得杜邦803R可以列為之一。
和杜邦803R同等配置的G產,一般都在2700~4000元左右。
只看價格,杜邦803也是相當劃算了!
(我之前買的都是2999元)
2)有原廢分離,普適性更強
首先要給大家道個歉:
上次文章里,對凈水器的脫鹽率原理理解不到位,所以算出來的結果偏差比較大。實際上,即便是沒有原廢分離的產品,只要原水tds不太高,問題也不大(之前已經有計算了,不重復寫了)。
相比之下,有原廢分離,并且水箱容量更大的杜邦803R,在普適性上會更好一些。
要想獲得更好的凈化效果,一定原廢分離!
而杜邦803是目前為數不多做原廢分離的!
3)做為廚下凈水的補充,可以有
當然,這不是一個省錢的決定。
但從「更便捷」的角度,只要家里有人需要喝熱水,那么凈飲機就可以滿足。
廚下,更多針對的是廚房場景,洗菜做飯燒水。
但凈飲機,針對的則是客臥場景,泡茶咖啡沖奶。
或者單純的就是懶得跑去廚房而已……
如果你有從這方面提升生活品質的打算,不妨考慮入手一臺。
我自己用了2年下來,覺得這類產品還是挺好的,推薦給你!
————————————
因為我還打算再買一臺,所以就趁著618和店鋪談了一下條件。
沒想到,大促時節,談團成功率還真高!
所以,會有個小小的團購!
能在618的基礎上再減,并且有贈品!
具體情況,進群看!
另:
如果你非覺得是廣告,那我也沒辦法。
反正我沒見過用實驗懟產品來做廣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