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莊鎮軟化水設備在骨科門診,中青年人(20-50歲)膝蓋疼痛的問題是非常常見的。按理說年輕人風華正茂,不應該出現像老年人一樣的膝蓋疼的問題,但是殘酷的現實卻是,不少二三十歲、四十出頭的人卻在上下樓梯時出現膝關節疼痛,不敢使勁,或者突然腿發軟。還有的出現蹲起困難,膝蓋怕冷,陰天下雨膝蓋不舒服,更嚴重的還會有膝蓋的反復腫脹積液,長期不能除根。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這其實是發生在中青年人群中,尤其是女性人群中非常常見的一種膝關節疾病,學名叫髕骨軟化癥。次聽到自己得這個病的不少人會嚇得腳軟,骨頭軟化?!不可能吧?!這以后可怎么辦?!會不會殘廢?!先別怕,這不是什么大病,只是膝關節軟骨的一種正常的早期退變,先給你們吃一顆定心丸,再聽我下面慢慢道來。
問題1:髕骨軟化是什么病?怎么會得?
想要知道這是個什么病,就要先了解下什么是髕骨。
在我們的膝蓋前方,有一個圓形的骨頭。我們每個人都能摸到的,你摸摸看。如果你把腿伸直,放松,這塊骨頭你可以左右活動它,這塊骨頭就是髕骨。我們知道戰G初期著名的軍事家孫臏(首創了圍魏救趙、圍城打援等經典戰術),就是被他的對手龐涓挖去了雙腿的髕骨,終生殘疾,改名孫臏。
髕骨是“鑲嵌”在股四頭肌肌腱上的一個骨頭,它充當著股四頭肌發力“支點”的作用,對于膝關節發揮正常功能至關重要,約四分之一的膝關節痛是因為髕骨病變引起。
那么好端端的髕骨怎么會軟化呢?
其實叫是叫髕骨軟化癥,實際上全稱是髕骨軟骨軟骨癥。都吃過豬骨頭,豬骨頭有“脆骨”,這種脆骨就是軟骨,它們非常光滑,是我們關節的摩擦面。而長期的摩擦會導致軟骨的退變或損傷,這種退變也是分程度的,早便是軟骨變軟,也叫軟骨軟化,接下去如果退變繼續,就是軟骨變薄,再接下去就是軟骨脫落了。所以,軟骨軟化是軟骨退變的早期階段,還有救!
文字有點多,看看圖。
這是我們膝關節骨骼的側面圖,前方的那一塊獨立的骨頭就是髕骨,髕骨下面黃色圓圈圈起來的就是髕骨的軟骨,可以看到這些軟骨是不同骨骼之間的接觸面,起到減少摩擦力的作用。而右邊這個圖就是軟骨發生了退變、軟化,引發了疼痛。
換個角度看一看,接觸面的軟骨發生了退變。
再來個仿真圖看一看,髕骨下表面的軟骨就像我們刷了好多年的墻漆一樣,出現了脫落(這是髕骨軟化繼續發展的結果)。
再來看看在關節鏡直視下,正常的軟骨,雪白光滑,完美。
而出現磨損、軟化的軟骨,表面毛躁、損壞,看著都疼。
看完這組圖,大家對髕骨軟化癥的情況和進程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知道了是這里出了問題,出了什么樣的問題才導致了我們的膝蓋疼,那么為什么會這樣呢?
問題2:我又沒摔傷,髕骨怎么會軟化呢?
有幾類人特別容易得這個病
①:運動員。
②:部隊軍人。
③:缺乏鍛煉的女性,辦公室女性為主。
④:胖子。
⑤:經常爬山爬樓的人。
⑥:需要反復蹲起的工作者。
我們不難看出,這些人要么是大量運動,要么是平時不怎么動,要么是體重大膝蓋負擔重,要么是反復高強度用到膝關節,要么是平時不鍛煉,短期內為了減肥或者心血來潮,猛練幾天。總而言之,讓髕骨受到了過度的或者相對自己體質而言過量的摩擦,讓軟骨難以適應,出現了加速退變。
說到這我還想講一下我們軟骨的一個基本知識。其實我們每天都在活動,軟骨每天也都不停的被磨損掉一部分,同時也一刻不停的進行著自我修復。這就像我們中學化學學過的動態平衡一樣,我們看起來它好像沒什么變化,實際上每一分每一秒它都是變化的,只是處在凋亡和新生的一個平衡之中。在我們還是翩翩少年時,軟骨修復能力極強,每天磨損3份,可以修復10份,多出來的7份就是修復潛能,就是說你磨3份,我就修3份,你磨8份我也能修8份。所以小孩子再怎么劇烈活動,基本很少出現這些軟骨磨損的問題。中學時候使勁折騰,天天打籃球、跑步、爬高上低,也沒見幾個膝蓋疼的。
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的修復能力減弱了,而體重增加了,磨損增多了。就好比每天需要磨5份,身體也剛好能修5份,也能維持動態平衡,但是潛能沒有了。一旦出現了過量的損耗,就會供不應求。于是,你去了趟張家界,爬了兩天山,回來膝蓋疼好幾天,為什么呢,因為你爬兩天山一下子磨掉了100份,你每天只能修5份,就算你回來一動不動還得20天才能修好。何況你每天還在上班下班做家務?不止是爬山,你跑步了也一樣,你加班勞累了也一樣,你部隊訓練了也一樣,你想起減肥就不管自己身體狀況如何猛跑了幾天也一樣,總之,你短時間內磨損的多了,修復跟不上,身體就給你發出警告,讓你疼,讓你休息,讓你少磨損,好能每天節省出一點修復值來彌補之前的過多損耗。
好,你又老了十歲,二十歲。你現在每天只能修復二三份了,而你每天損耗四五份,那么你的膝蓋就每況愈下,軟骨再也回不到年輕時候的樣子,而且還不斷的退變,從軟化到變薄再到脫落,露出軟骨下面的真骨頭,軟骨是基本沒有神經分布的,所以再怎么磨也不太疼,但是軟骨下的骨頭可不一樣,神經豐富,磨它們一下你試試?壓它們一下你試試?而且這些骨頭在摩擦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碎屑,也會釋放很多化學物質,這些東西就會導致膝關節炎癥,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關節炎了。人老了,修復越來越少,趕不上每天的磨損,膝蓋就再也回不到當初了。
了解了軟骨修復的過程,再回頭想想你近期都做了什么,就知道自己為什么膝蓋疼了吧。
你若問我“醫生,我多久才能好”,那我要反問你,“那要看你超量磨損了多少,還是你自己軟骨此時此刻的修復能力怎么樣,每天修復的減去每天新磨損的就是你每天能彌補的修復能力,總共需要多少天能夠把之前的彌補上,自己算算唄”
你若還問我,“醫生,你讓我休息,可是我不能不上班啊”我也只能回到你“反正你活動量越多,每天磨的就越多,修復減去磨損所省的就越少,彌補之前損傷的時間就越久”
這個數學模型方便我們理解軟骨損傷和修復的過程,其實體內的過程比這要復雜的多。什么飲食、天氣、情緒、內分泌、免疫、基礎肌肉狀況什么的,但是萬變不離其宗。
問題3:那髕骨軟化癥該怎么治療呢?
如果你是從本文一開始一字一字讀到這的,相信你自己也知道怎么治了。
A:休息。減少軟骨新的磨損,尤其是上下樓梯、下蹲、爬山、跳躍、過量行走等。
B: 減肥。體重是持續的、時刻的增加著軟骨的負擔。一個180斤的人就相當于一個120斤的每天背著60斤的麻袋在生活,你還告訴我你沒什么重活?!你就是重活!(我也是重活...)
C:注意保暖。我之前有文章專門講過天氣變化為什么會導致膝蓋不舒服,有意者請自行查閱。
D:吃點軟骨營養素。比如氨基葡萄糖、硫酸軟骨素,這些可以給軟骨修復提供原材料,加速軟骨修復的能力和時間。當然這也得你的軟骨能利用上才行,如果車間設備都壞了工人都了,你原材料采購的再多也沒有,這就是為什么有些重度關節炎的人吃氨基葡萄糖沒用的原因。(額外說一句,氨基葡萄糖每天的葡萄糖服用量極少,和你有沒有糖尿病沒關系)
E:潤滑關節。你不是摩擦會損耗軟骨嗎?我就給你往膝蓋里打點潤滑劑,減少摩擦,也是一種辦法。這就是玻璃酸鈉。(注意,玻璃酸鈉不是封閉,封閉特指用局麻藥物和激素進行注射。之前有我的文章專講封閉該不該打,可自行查閱)
F:疼的厲害的時候,可以吃點消炎止痛藥物。此處的消炎是消除由于軟骨碎屑等引起的無菌性的炎癥,不需要打青霉素!!不需要打頭孢!!不需要打抗生素!!看著很多病人和部分基層醫院醫生對醫學知識的匱乏,濫用抗生素,想想就心塞。
G:如果慢性的膝蓋疼引起了滑膜炎,膝蓋積水。不要盲目抽水!請到正規醫院治療,年輕人的滑膜炎首先排除風濕系統疾病,如果明確為髕骨軟化引起,一般不會太多水,只需進行消炎止痛、休息即可。如果確實積水很多,影響活動,脹痛的厲害,可以抽水后加壓包扎幾天,輔以臥床休息。也可以抽水的同時打一針封閉,消退滑膜炎。
有的病人按照上面的回家治療了,沒兩天就問我怎么還不好怎么還疼?沒兩星期就又問我怎么還是有點疼?!我就想問你怎么就這么著急呢?你急著上班急著照顧家急著出差,你也不能逼醫生和你一起急啊,關鍵是逼醫生也沒用啊,還沒到時間啊!然后又要問我“醫生還要多久能好啊?”于是得到回答“請參照上文問題2”。
問題4:如何預防髕骨軟化的發生和復發?
前面ABCDEFG都是亡羊補牢,當然你足夠年輕的話,你這次補了牢,剩下的羊這回就算保住了。但是要想長治久安,還需要進行一番鍛煉。G內的病人喜歡吃藥,不要急著罵我,雖然大家每天抱怨著醫生給亂開藥,但是實際上很多病人你不給他開藥他還真覺得你沒給他好好治!
運動系統的損傷,往往需要運動康復的手段才能夠預防和根治。藥物多只是輔助,緩解一下癥狀,想要長期預防,吃藥是不行的。
要想讓髕骨磨損減慢,首要的任務就是加強股四頭肌的力量。之前我們已經講了,髕骨是“鑲嵌”在股四頭肌肌腱里的一塊骨頭。
強壯的股四頭肌可以起到穩定髕骨的作用,讓膝蓋在屈伸活動的過程中,髕骨在特定的軟骨軌道上運行,受力均勻。
而股四頭肌肌力不足的話,在日常活動或者體育運動時,髕骨會偏離正常軌道,出現異常的活動軌跡,受力不均勻,出現軟骨加速磨損。所以女性容易得髕骨軟化,就是因為女人股四頭肌有幾個強壯,寧愿腿疼,不能腿粗啊!
除了穩定髕骨外,加強股四頭肌肌力還能夠穩定膝關節其他結構,延緩關節炎的進展,是對膝蓋確切有益的康復鍛煉。而其他我們平時所知的鍛煉,如爬山、跑步、跳繩、馬步、太極,均是犧牲膝關節換取其他肌肉和器官的健康,所以膝蓋有病的人不適合。游泳對膝蓋損耗較少,是膝蓋不好的人群的很好的鍛煉方式,可以游泳受季節、時間、地點和費用等限制,不方便。騎車也可以,但是騎車又增加了交通風險,并且在我G鍛煉騎車你將無私的充當起人肉空氣凈化器的角色,還是算了吧。
股四頭肌的鍛煉在家中即可完成。
直腿抬高鍛煉——適合老年人或者是膝關節近期疼痛嚴重或者術后康復期的病人。
靠墻靜蹲適合除了上述比較“虛弱”的病人之外的其他人群,但是要注意姿勢,仔細看我的配圖說明。
直腿抬高動作要點:好腿屈膝,傷腿抬高,離床約30~45°,堅持住,到大腿肌肉發抖發酸,堅持不住再緩慢放下。這樣算1次,每天堅持練習30次。
下圖是錯誤動作:
如果你把人家直腿抬高的動作做成了這樣,你就成功的把練腿變成了練腰了!抬到45°!再高就反而偷懶省勁了!不信你自己試試,費勁的就是45°,等到了腳底朝天,不是吹牛,有獎金的話我能堅持一天。。。
靠墻靜蹲動作要點:膝關節角度大于90°,不要太靠近墻面,兩腿與肩同寬,兩膝蓋不要向內夾,也不要向外張開。做的時候感覺膝蓋壓力不大,大腿在受力,就對了。后背和脖子靠在墻上,注意不要在太滑的地方練習防止摔倒。圖上我穿著拖鞋,在光滑的地上摩擦其實是錯誤的,險些滑倒。
每次堅持到大腿酸,發抖,算1個,每天5-10個。
或者每次堅持1分鐘,每天20次。
下圖是典型的錯誤動作:
腳后跟太靠近墻面,身體重心前移,體重壓在膝蓋上,不僅起不到康復鍛煉的效果,還會加重膝蓋損傷,越練越重。
做靠墻靜蹲的時候,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①我做這個動作的時候膝蓋疼不疼
②我的后背和后腦勺靠在墻上了嗎
③我有可能會滑倒嗎
除了上述2個鍛煉外,如果是身體狀況較好的人,有條件的,可以進行器械加強訓練。
問題5:髕骨軟化需要吃什么藥嗎?或者針灸、火療、艾灸等等。
不需要。
請在膝蓋上放一條熱毛巾即可。